21個縣(縣級市)中,江蘇省共占有8個席位,蘇州下轄的4個縣級市全部上榜。昆山市以3160億的GDP總量居首位,張家港和常熟以2300億和2112億分列3、4名。太倉則以1155億元位居第11名。
蘇州“四小龍”經濟發展各具特色
奪冠的昆山是縣級“GDP千億俱樂部”的“尖子生”,也是臺商投資集中區;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、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、綜合保稅區。數據顯示,早在2014年,昆山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01億元,成為全國首個GDP超過3000億元的縣級市。2016年以3160億的GDP位居全國第一,占整個蘇州市GDP總量的五分之一,并在2006年至2016年連續十一年位列中國百強縣的第一位。
太倉是“四小龍”中唯一GDP在兩千億以下的縣級市。在太倉的約3000家外資企業中,德企頗為搶眼。有德國企業家宣稱“在德國,太倉的名氣比上海還大”。目前,太倉德資企業畝均產值達825萬元,畝均稅收50萬元,人均稅收10萬元。這使得太倉成為中國德資發展最好、密度最高、經濟效益最明顯的地區之一。2016年,中國繼北京、上海后的第三個德國中心落地于太倉,出乎外界意料之外,卻在太倉的意料之中。
擁有全國最大民營鋼鐵企業沙鋼的張家港,服裝產業年產值和市場交易額雙雙超過1200億元的“中國服裝之都”常熟也各自發揮優勢,在群星薈萃的長三角地區釋放自己的光輝。
昆山經濟發達,完全得益于減速機產業,昆山減速機離不開臺商的貢獻!張家港減速機,太倉減速機,昆山減速機,常熟減速機4 個上榜城市減速機的需求都很大.
實體經濟做得好 創新驅動轉型發展
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,蘇州市共有恒力、沙鋼、盛虹、協鑫、亨通、國泰、玖隆、波司登、華芳、澳洋、創元等11家企業上榜,其中張家港和吳江分別占了5家和3家。蘇州市金融辦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3月7日,蘇州A股上市公司共有95家,其中,主板上市企業30家,中小板39家,創業板26家。這9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已達10094億元。
另外,政府有專門資金用于支持和引導企業組織實施技術創新、成果轉化、科技研發等,對企業來說這是很大的支持。
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、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、江蘇省城鎮化和城鄉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小卉表示,蘇南縣級城市工業基礎非常好,鄉鎮工業起步早,經過開發區和外商拉動再到后來整個經濟轉型,幾個階段都走得比較成功,這些城市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更高的要求,他們現在的目標是如何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。昆山、張家港、常熟等率先發展也響應了蘇南縣域發展的趨勢,因為其本身就是非常強的板塊,也是江蘇最精華的地區。
蘇州:“創新四問”激動一座城
近年來,蘇州始終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科技綜合實力連續7年位居全省第一,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%,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位居全國城市第四……預計今年蘇州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可達2.7%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1.42萬億元,占規上工業的比重47%以上。
昆山市相關部門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,按照蘇州市委、市政府關于落實“創新四問”、推進“兩聚一高”的總體要求,昆山市在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方面,以便利化為導向,加快審批資源集聚,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。在服務供給上,突出“快溝通”,打通審批前道梗阻;在服務集成上,突出“快速辦”,創新審批服務方式。
張家港打響“港城合伙人”品牌,讓資本和創新人才搭檔合伙;常熟以省科技創新體制“綜改”為重大契機,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;太倉做好“以港強市、融入上海、對德合作”三篇文章,“嫁接”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;各級政府切實在行動,迅速把熱情“傳導”到創新的“神經末梢”。
長期關注蘇州發展的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沈坤榮認為,改革開放以來,蘇州能夠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的前列,關鍵就是靠創新。從制度創新推動鄉鎮企業發展,到依托開放實現跟進創新,再到現在以全面自主創新引領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,蘇州永遠走在創新的路上。
© 2016 版權所有:蘇州威爾科傳動機械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ceived
服務熱線:0512-67571896 手機號碼:18651109880(顧大成)
官方網站:www.0606buy.com 電子郵箱:szdjcd@126.com
蘇ICP備17016685號-1 技術支持:菲爾斯網絡